8月25日截止!2025年最后一批高企现在申报还来得及吗?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8月25日截止!2025年最后一批高企现在申报还来得及吗?

8月25日截止!2025年最后一批高企现在申报还来得及吗?

来源: 广州凯东    发布日期: 2025-8-14
 
 

“高企申报材料太复杂,根本搞不定!”
“财务数据有瑕疵,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吗?”
“听说今年政策收紧,通过率更低?”


距离2025年最后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截止(8月25日)仅剩最后几天!很多企业可能都会有这个疑问:现在申报是否还来得及?


一、先自查:你属于哪类企业?


高企申报的核心是“条件达标+材料闭环”,最后10天能否冲刺成功,关键看这3个关键指标是否“能补上”:



划重点:前两类(知识产权达标+费用归集完成)的企业,只要补齐技术材料和财务细节,10天内仍有机会;若知识产权或费用任一环节不足,基本与今年无缘。




、能冲刺的企业:这5件事现在必须做!



如果自查后属于“能冲刺”类型,时间要以小时计算,优先完成以下紧急任务:

1、 锁死知识产权状态

立即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核查所有申报用的专利/软著是否已授权。

若有Ⅱ类知识产权(软著、实用新型)是2025年新申请的,需确认是否在“近三年”(2023-2025)内——2025年申请的可以算,但需确保证书8月25日前下发。


2、研发费用“突击归集”

重点核对2023、2024年度的《研发费用辅助账》,确保:

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达标(年营收≤5000万:≥5%;5000万-2亿:≥4%;>2亿:≥3%);

费用明细与研发项目一一对应(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摊销等科目无混杂);

有对应的研发领料单、工时记录、银行付款凭证(缺一不可,税务抽查必看)。


3、技术材料“补逻辑链”

高企评审最看重“创新性”和“成果转化能力”,需重点完善:

知识产权说明书:补充专利与产品的核心技术关联(例如:“该专利解决了XX产品的XX技术瓶颈,使产品性能提升30%”);

成果转化表:每一项知识产权对应至少1份转化证明(如销售合同、检测报告、客户反馈),优先用2023-2024年的最新数据;

研发立项报告:补充《研发项目立项决议》《中期检查报告》《验收报告》,体现“计划-执行-成果”的完整流程。


4、找专业机构“抢时间”

自己申报的坑太多:材料漏项、逻辑矛盾、财务数据偏差……最后10天,专业机构的价值不是“改材料”,而是“避坑+加速”:

机构有现成的模板库(如研发费用辅助账Excel工具、技术交底书框架),能帮你节省3-5天整理时间;

熟悉审核老师的“关注点”(例如:某地区去年重点查“科技人员占比”,机构会帮你补社保记录、岗位说明书);

若材料在提交前发现漏洞(如专利年费未缴、检测报告过期),机构能通过资源快速补救(比如协调代理机构加急补正)。


划重点:找机构不是“花钱买通过”,而是“用经验换效率”




三、来不及的企业:别慌!现在规划明年,赢面更大



如果自查后发现“知识产权没布局”“费用从未归集”“技术材料零散”,强行冲刺今年只会浪费精力,从现在开始为2026年申报打基础,反而成功率会更高。


明年申报的3个黄金准备期:

1、2025年9-12月:

布局知识产权:根据企业核心技术,至少申请6件Ⅱ类知识产权(软著/实用新型)+1件Ⅰ类(发明专利,周期2-3年,现在提交2026年可用);

规范财务数据:单独设置“研发费用”科目,按月归集(用Excel辅助账过渡,明年再找代账公司做专账);

整理研发项目:梳理近三年已开展的技术改进、产品升级项目,形成《研发项目清单》(即使未成功,也能证明“持续研发能力”)。


2、20261-6月:

完成知识产权授权(优先选择“软著”或“实用新型”,6-8个月下证);

启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提前和税务沟通,避免明年数据冲突);

委托机构做“预评审”:提交基础材料,提前发现问题(如技术领域不符、人员学历不达标)。


3、2026年7-9月:

锁定申报批次(部分地区分四批,第三批截止10月,留足修改时间);

机构协助完成“材料终审”(重点核对评分表,确保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成长性等得分达标);

提交前做“模拟答辩”(应对专家现场核查,去年有企业因“研发人员说不清项目细节”被一票否决)。




四、从规划到申报,找机构帮你“少走弯路”




明年申报不是“今年准备、明年提交”这么简单——中间有知识产权下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技术材料打磨等多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都可能踩坑。


每个阶段服务亮点:


规划申报高企找我们机构的优势:

1、可以根据你的行业和规模,提供《研发费用辅助账Excel模板》,按月/季度指导财务人员归集(比如:研发人员的考勤表、研发材料的领用记录、设备折旧的计算方式);


2、即使你前两年没规范归集,我也能帮你通过“研发项目划分+费用合理性调整”,尽可能补全2023-2024年的研发费用;


3、我们的项目顾问熟悉高企税务核查要点,会提前帮你规避“研发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混同”“委托研发费用未备案”等问题,确保明年申报时财务数据经得起查。


今年来不及的企业,与其焦虑今年能不能过,不如抓住现在的“黄金准备期”——用3-6个月的专业规划,换明年90%的通过率,这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


凯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