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近日发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从创新、金融、数字化、国际化等七大维度推出25条重磅措施,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腾飞。本文将梳理政策亮点,并附上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及“小巨人”的核心条件。
企业必看丨重要扶持政策
-
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给予50万奖励。
-
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
企业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首购目录,成套装备最高奖500万,单台设备最高300万。
-
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每项标准最高给予50万元(制定类)、25万元资助(修订类);对主导国家标准制定的,每项标准最高给予20万元资助。
-
企业技改设备购置额外奖励2%,最高500万元;“小技改”项目补贴15%,年支持资金2亿元。
-
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分别奖励100万、20万元。
-
对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允许单个企业每年2辆以企业为所有人的非广州市籍小客车免除“高峰限行”限制。
详情请看左下角原文
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及“小巨人”核心条件
1.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础条件(广东企业评分需达70分)
-
专业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70%,主导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全国前10%或全省前3%。
-
精细化: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生产执行国际/行业标准。
-
特色化:拥有自主品牌或独特技术,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
-
创新能力:研发费用占比≥3%,拥有2项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或5项实用新型专利。
-
成长性:近两年营收或净利润平均增长率≥5%。
2.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升级条件
-
门槛:已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营收规模:企业上年度营收≥1亿元(硬科技领域可放宽至5000万元)。
-
研发投入:近两年研发费用占比≥5%,研发人员占比≥20%。
-
核心技术:主导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或实现进口替代。
-
产业链地位:为龙头企业提供关键配套,或入选国家强链补链项目。